去年8月,我和教育在线的部分老师参加了西部义务支教行动。8月4日早晨,我们到达延安并很快赶到了延安中学。据说,这是当年党中央在延安办的第一批学校之一。整齐漂亮的教学大楼,宽敞舒服的运动操场,一应齐全的教学设施,尽管已经完全看不到历史书里所描写的当年那些残破土窑的模样,但是依然能够想象这所学校曾经拥有的辉煌与神圣。校园里布满了革命先辈们的墨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楼正中央毛泽东亲手题写的“光明在前”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延安方面安排了市区的300名左右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讲座。在简单的捐赠图书仪式之后,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卢志文首先开始讲他的《今天,我们怎样作教师》。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开始了《新教育实验与教师成长》的专题讲座。从听讲者专注的眼神可以看出,延安老师是非常需要这样的讲座的。
50多年前,许多革命青年怀着满腔的崇敬踏上了延安这片热土。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了造就革命的新鲜血液,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包括工人与农民的识字学校在内的三千余所学校。学员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动手在黄土地上挖窑洞建校舍,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应该说,解放区的教育工作有许多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这些昔日的经验有多少仍然在影响着今天延安的教育呢?作为革命老区,延安以及延安的教育肯定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关心与照顾,但是这些关心与照顾对于延安的教育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延安市辖13个县区,163个乡镇,3434个村委会。土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5.6万,其中农业人口146万,2003年,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142.76亿元,财政收入37.29亿元,农民的人均收入1707元。从这些基本数据可以看出,延安市的经济发展在整个西部是处于中等水平。延安的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543所,在校学生520862名,教职工30678名(专任教师27075名)。其中幼儿园149所,小学3184所,初中154所,高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22所,职业中学16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另外有电大一所、教育学院一所,师范等中专学校9所。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33%、86.15%和65.2%。
近几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教育奠基、科教兴延”的战略,围绕普九攻坚、四制(校长聘任制、教师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是,从我们的考察情况来看,延安教育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教育局的同志告诉我们,现在优秀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几乎不回来工作,基本留在城市了,主要原因是认为延安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地方的师资往往只能在落榜生中进行委托培养。这样,教师队伍的素质多少受到一些影响。
二是普九的欠账问题。虽然延安已经有10个县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累计投入4.3亿元,但是大概有四分之一是靠欠债来完成的。许多学校身上有几百万元的债务,学校的运行成本比以前又有大量的增加,农村一费制以后又不能随便向农民或者学生收费,校长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非常巨大,许多人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正常的学校教学工作上面。
三是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短缺,农村学校规模小而分散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全市仍有相当数量的“一师一校”(一所学校只有一位教师),每个村平均在一所学校以上。城区学校的班级学生超过60人的还比较普遍。好学校与一般薄弱学校的比例非常不平衡。
上述问题其实也是西部地区教育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优秀的本科学生去西部工作;如何解决西部在普九过程中的债务等问题,是我们国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