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教师节前一天,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正式宣布: 从2006年秋季入学起,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9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虽然王书记要求我们多做少说,但是各种媒体的记者还是纷至沓来,各种版本的报道也众说纷纭。
苏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发端于2005年上半年的省教育会议。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讨论时提出: 苏州要研究自己在教育上应该做些什么?要拿出什么“干货”?王书记提出这个意见以后,作为主管苏州教育的副市长,我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调研。随后,初步提出了苏州教育的三个主要目标: 一是到2006年秋季,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二是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三是到2007年,苏州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中最关键与最急迫的就是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苏州为什么要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市委、市政府对此有四方面考虑:
一是苏州要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发展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教育是基础。没有教育的率先,就谈不上其他的率先。
其二,这是富民强市的要求。苏州虽然经济发达,但人均收入与长三角地区同类城市相比并不多。免费教育,等于提高人均收入。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减少支出甚至比提高收入更为重要。
其三,免费教育本身也是政府职责。放眼世界,190多个国家中170多个国家已经实行免费教育,其中不乏贫困的国家,人均GDP只有我们三分之一的国家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中国也完全有能力实行。我国人口众多,实行免费教育存在许多困难。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发展现代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教育是政府应负的责任,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产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四,希望苏州的做法带动中国其他城市,共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进程。
我们当时初步设想,苏州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费范围为苏州9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生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项目包括杂费、课本费和技术信息费;免费额度,相当于小学生每年免300多元,初中生400多元,为此各级财政大概需要增加3亿元左右的支出。
有人认为,这笔支出对富裕的苏州可能并不困难,《中国青年报》因此还专门批评了张家港市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那么,实施这个免费义务教育对于苏州来说是否有财政压力?当然是有的。虽说苏州市级与区级财政还比较宽裕,但很多基层财政并不富余,有些乡镇的教育支出甚至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如果免费义务教育是由各级财政自行承担,有些地方肯定会感觉压力不小。因此我们提出必须是以县为主,通盘考虑。另外,教育部门也担心,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以后会挤占正常的教育经费,影响教育公用经费的正常增长。所以,我们又提出必须由财政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设立专项资金。
在研究是全面推广还是分步实施的时候,开始许多同志主张从农村开始做,但是,苏州城市化步伐很快,有些地区很难界定是城市或者是农村。又比如一些失土农民,户口成了城市的,但他们难道能被排除到免费义务教育之外吗?也不合适。所以我们考虑全面实施。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否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苏州有近400万外来人口,其中有2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毫无疑问,应该充分考虑这个群体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当然同时应该设定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如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苏州工作一定年限等,以免使苏州成为就学的盆地。
虽然免费义务教育的具体方案,我们还在论证完善之中,但是它对于中国义务教育进程的推进作用,已经开始呈现出来。先是温总理宣布今年全国农村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接着又有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宣布全面实施免除义务教育的杂费,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不管苏州最后的方案如何,这条“鲇鱼”的效应已经开始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