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为申办“机器人世界杯”的主办权,我们和中国小学生机器人比赛的冠军队——苏州海门东洲小学的机器人代表团一起飞往德国的布莱梅市。
或许有人会问: 究竟什么是机器人世界杯?顾名思义,它是由机器人之间进行的足球比赛。机器人足球赛是由硬件或仿真机器人进行的足球赛,比赛规则与人类正规的足球赛类似。硬件机器人足球队的研制涉及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与感知融合、无线通讯、精密机械和仿生材料等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与综合集成。仿真机器人足球赛在标准软件平台上进行,平台设计充分体现了控制、通讯、传感和人体机能等方面的实际限制,使仿真球队程序易于转化为硬件球队的控制软件。仿真机器人足球的研究重点是球队的高级功能,包括动态不确定环境中的多主体合作、实时推理-规划-决策、机器学习和策略获取等当前人工智能的热点问题。概括地说,机器人足球是以体育竞赛为载体的前沿科研竞争和高科技对抗,是培养信息-自动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展示高科技进展的生动窗口和促进科技成果实用化和产业化的新途径。
机器人足球的最初想法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Alan Mackworth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日本学者立即对这一想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1993年,Minoru Asada(浅田埝)、Hiroaki Kitano(北野宏明)和Yasuo Kuniyoshi等著名学者创办了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Robot world cup soccer games,简称RoboCup)。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将机器人足球作为研究课题。隶属于日本政府的电子技术实验室(ETL)的Itsuki Noda(松原仁)以机器人足球为背景展开多主体系统的研究,日本大坂大学的浅田埝、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Veloso等也开展了同类工作。
机器人足球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新的标准问题,是连接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中介和桥梁,是展示信息自动化前沿研究成果的窗口和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
由于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申办2008年的机器人世界杯,所以认识与熟悉14个投票的评委非常重要。在中国科技大学陈小平教授的介绍下,我们在赛场里“围追堵截”,与评委们寒暄交流。我用不太流畅的日语与日本的浅田主席和野田五十树理事讲苏州,用蹩脚的英文邀请意大利、德国、美国的理事访问苏州,他们似乎还听得懂,甚至夸奖我的发音“纯正”。当我邀请他们参加明天晚上投票以后的宴请的时候,好几位欣然接受。
下午三点半,2008年机器人世界杯的申办会议正式开始。国际机器人竞赛委员会的主席和理事们一一进行了自我介绍,孙教授统一介绍了中方参加的人员以后,由中国科技大学的陈小平教授进行了主陈述。中国科技大学的汪秘书长与我进行了补充陈述。我在发言的时候说: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机器人竞赛事业发展最有前景的国家,在今年的欧洲德国和明年的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机器人世界杯以后,2008在亚洲的中国苏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作为中国经济成长最快的城市之一,苏州有过举行世界遗产大会、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的经验,又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特别快的城市,完全有能力办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机器人世界杯。我的发言完毕,国际机器人竞赛委员会的理事们给以了热烈的掌声。在回答了他们关于交通、场地、经费等具体问题以后,我们离开了会场。从会场的气氛来看,我们应该是有希望的。
晚上,为了学习德国的经验,我们邀请了德国机器人竞赛委员会的主席和2006年国际机器人世界杯组织委员会的主席、布莱梅大学的Dr.Ubbo Visser 先生和地方组织委员会的项目经理 Elvira Kolweyh共进晚餐。德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经费筹措、媒体支持、场馆安排、技术支撑、交通组织、住宿食品等一系列具体细节,同时还答应在会议以后把详细的预决算给我们参考。 尽管国际机器人还没有最后决定把2008年机器人世界杯的承办权交给苏州,甚至连有多少城市申请也不透露给我们,我们还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