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网络学院│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 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 02'│ 网友投稿
姓名:朱永新
单位:苏州市
职位:苏州市副市长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发表论文
大学能否转制?
从延安教育看西部教育问题
呼吁建立“国家教育研究院”
在网络上成长
文化的力量
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是如何认识民进的
苏州是如何出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
节约: 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体育运动与意志锻炼
破解素质教育的症结
申办“机器人世界杯”
让孤独的心不再孤独
新教育义工营伟华
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电视应该“赎罪”
在德国感受职业教育
云晓的儿童世界
人文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
造神运动何时休
再说设立国家阅读节
形式与仪式
让好事做得更好
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化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造神运动何时休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界出现了不少神话,从超级名师到超级名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

  一般说来,神话的出现,必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培育神话的土壤往往是相对贫瘠的,越是贫弱的国度越需要神话,越是贫瘠的领域也越容易出现神话,这是自古不易的道理。第二,神话往往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而不是慢慢生长出来的,否则就不“神”了。第三,神话往往是超常规的,具体到名师,往往是天才型。鲁迅先生说,在神话里,只有不可能出现天才的土壤中,才会诞生“神”。第四,神话往往具有强烈的反差对比,一棵小树慢慢长成大树充其量叫故事,一棵小草快速长成参天大树才叫神话。因此,在眼下流行的神话中,倘若是超级名师,一定在一所很普通的班,带最差的学生,却出现了奇迹;倘若是一所学校,往往地处农村,生源极差,教师素质不高,而在“改革”后,学生也迅速发生了变化,而这所谓的“奇迹”,基本上是表现在应试成绩上。这几年先后成为神话的几所农村学校,情形大抵如此。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能够成为神话,在种种障眼法之外,一定有“局部真理”。因为中国目前义务阶段的教育现状实在不容乐观,少慢差费的现象大量存在,教师用习题狂轰乱炸,学生不胜其烦。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有校长大胆起来,对教师的演讲欲进行控制,学生的活跃以及学业成绩的提升几乎是必然的。这只是说明,许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作为,而是过度作为。因此当学生稍获解放,应试成绩即获大幅度提高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以为,对这种现象加以仔细的调研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所学校的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这个过程必然要寻求教育科学规律,只有“循规蹈矩”,才是真正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对一所学校而言,首先需要得到改变的或许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没有足够数量的充分专业化的教师,很难改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然而,近几年推出的几所农村学校,却创造了所谓的“神话”——低素质的教师与高素质的学生!方法则出奇简单: 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解放课堂,自主学习。

  其实中国教育缺的不是理念,素质教育的观念一直以来深入人心,之所以“轰轰烈烈谈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素质教育还只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撑;而应试教育之所以屡禁不止,恰好在于它的充分“专业化”,有成熟的技术,易于操作,方便实践。素质教育的技术之所以不发育,一方面是相关研究的水平不高甚至相当匮乏,另一方面也因为教育本身太复杂,它的对象是人,因此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很高,而应试教育只见分数不见人,容易整齐划一。

  而这些“神话”学校的问题,恰恰在于过分地强调了理念的转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技术上,简单地强调“自主学习”(实际仍然是理念层面)以及几步几法之类(实际仍偏向于应试技术)。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有可能是一群不成熟、不够专业化的教师的一次集体性“土法炼钢”,炼出来的钢究竟能不能用,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反正是没有多少人有兴趣深究的。许多人感兴趣的是表面的热闹,是新鲜的刺激,而不是认真考量学生是否真正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规律。

  上述神话的出现,是多方促成的结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树立典型来展示教改成果;学校需要运用种种手段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以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媒体需要有新的刺激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读者以及参观者则对应试教育的不满积蓄已久,也需要神话来宣泄寄托。

  “神话”所造成的视觉盛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瓦解着本已薄弱的基础教育,几十年来的中国基础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的历史,要走出这种“玲珑棋局”,只有打破神话,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