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网络学院│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 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 02'│ 网友投稿
姓名:韩圣日
单位:全宁教育集团
职位:全宁教育集团总裁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发表论文
质量与道德
网络教育的成功之道
投资还是投机?
理智与情感
为何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
为何用网络教育组织学习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投资还是投机?

  近日收看了央视的《赢在中国》,里面用了大量诸如“海选”、“PK”的方式,筛选出优秀的创业者,以获得风险投资。似乎这活动在各地掀起了热潮,也煽动了大量在创业或想创业的人纷纷加入,其中当然也不乏网络教育的从业者。

  且不去论比赛最终胜出的前五名中,有三位选择的是教育培训行业能说明些什么;也不去批判这种走秀的形式除了能给组织者和评委头上不断增加光环外,会误导多少还在打基础学“游泳”的“孩子们”匆忙下海而后葬身鱼腹;单就以如此走秀的方式寻找并争取投资这个方式本身而言,确实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风险投资是个洋玩意儿,尽管进入中国的时间超过十年了,但对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和老百姓而言,依然是新鲜事物。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多年中,商业领域一直有一条捷径——但凡是个洋玩意儿,又是新鲜面孔,便颇容易拿来做一些文章。从营养保健品到健身器材,从汽车楼房到教育培训,我们看到过太多卖弄的嘴脸了。我不禁在想,难道是“今年过年不卖弄,卖弄都来搞风投”了?

  投资我们都不陌生,但风险投资因为多了“风险”二字,便显得有些神秘,进而刺激到很多人敏感的神经而使之变得无端兴奋起来。其实在海外风险投资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有着清晰的规则。这种投资形式对于支持中小企业搞自主创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绝对值得学习和推广。但此番央视如此载歌载舞的运作手段,却有相当多卖弄的味道。

  有人喜欢卖弄,就必有他卖弄的市场。国人对于舶来品的习惯性反应,就是两个极端——妖魔化或者神仙化。这几年的舆论导向、热钱的不断涌入、不断发生的非典型成功个案,使得业内对于风险投资的崇拜追捧程度,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很多企业已经喊出了“融资能力就是生产力”的口号,把编故事、凑团队、写方案直至获取资金作为核心竞争力。似乎风险投资就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只要满足投资人的爱好取向,一轮一轮地谈下去融下去,就必然是NASDAQ光宗耀祖千秋万代。

  记得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我们共同创业的人就已经意识到,商业规律的规则早晚会回归到考量企业的赢利能力上来,当时甚至还提出过一个口号——“挣钱才是硬道理”,无奈那微弱的声音已经被周边潮水般的喧嚣所掩盖了。每个朋友、合作伙伴、甚至客户,都会问你: “今天你融了吗?”而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转瞬间,由极度的繁华,骤然回归至过度的清冷。现在的很多情形,总让我回想当初,当国外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研讨风投是否已经过热的时候,央视的火上浇油般的卖弄,不知是否会加速气泡的膨胀与破灭。

  再来说说风投的游戏规则。尽管我本人并不是风投领域专业出身,但非常清楚的是,风投从前期的接触、到商业计划书的传递、到投资意向的确认以及后期的尽职调查,是有着清晰的规则的。其中我个人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谈判双方的保密承诺。

  为什么说要保密呢?很多人说风投主要是投人的。这话说得对,但也不全对。在上一期的专栏中,我探讨了人成功的三种道路,但其实,仅仅对于从商而言,选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营销方式和目标客户,对创业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而营销方式、产品、目标客户,是一个企业在创业的时候最核心的机密,尤其是在中国当下创造力不足且盗版流行的时代。当你所在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充分了解了你的创意,你还有什么机会可言呢?

  当然需要保密的还有创业者对营销的预期和对自身的估价。当把所有这些都放到电视上让全天下的人一起来看的时候,在获得一定名气的可能下,丧失的是真正做事情的机会。当然,美国有成熟的第三方中介而我们没有,同时风投在中国面临着法律与诚信的风险,但我们依然应该去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让投资蜕变成投机,不搞形式主义的歌功颂德,风投与创业者才能共创共享更美好的未来。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