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4日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6.2

      采访赴台E-Learning考察团之后,记者从他们的兴奋中,感受到了众人推动大陆E-Learning产业发展的信心。他们从台湾E-Learning产业的发展道路和推广经验中发现,简单、实用、自制、集中学习,竟然是台湾E-Learning企业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语,而且都被当作宝贵经验大力介绍。他们还发现,市场庞大只说明先天条件优越,并不一定是可供产业发展骄傲的资本。应该看到,在大陆,E-Learning(数字学习)这个产业内的浮夸之气还很浓厚,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情还过于迫切。这些痼疾不改,即使有更优 惠的政策也不能扭转E-Learning现有的尴尬局面。更为重 要的是,考察团希望产业界人士都能明白,如果用户不能从数字学习中真正得到收益,无论谁来推动都不可能成功。
  带去大陆E-Learning(数字学习)产业的发展状况、经验和市场资讯,带回台湾E-Learning产业发展和推广的经验,我们由此将这个内地E-Learning从业者首次赴台参观考察的旅程,称为互动之旅。我们期待,两岸互动带给我们双方真正的推动力。

 本刊记者 吕瑶/北京报道

视 野 无 限 宽 广   学 习 加 倍 成 长

无论身在何方 E-Learning 都在身边

E-Learning如何起飞?
——两岸数字学习“互动之旅”全景透视
 
 
 

  日前,海峡两岸数字学习交流获得突破性进展,受台湾数字学习同行与台湾推动数字学习发展的半官方半民间组织——台湾资策会的邀请,本刊执行主编夏巍峰与内地8位业内人士组成考察团队,于2006年1月15日~24日赴台参加“2006华人地区数字学习趋势研讨会”。
  据了解,这是内地E-Learning从业者首次赴台参观考察,对两岸数字学习交流互动发展进程影响深远。同时,这也是台湾数字学习厂商继2004年“两岸E-Learning峰会”与2005年“两岸人力资源发展与数字学习交流访问团”的后续活动。
  短短9天时间,9人考察团几乎走遍整个台湾,参观考察了数家台湾著名数字学习厂商和数字学习实用企业,行业类型涉及IT企业,如纬创公司;航空业,如复兴航空公司;重型企业,如中钢公司;零售业,如OK便利店;培训企业,如巨匠电脑公司、台湾知识库、希伯仑等。对于中国内地方兴未艾的E-Learning产业,这次“互动之旅”所产生的作用将会是持久的。毕竟,几年前还在惨淡经营的台湾E-Learning产业几乎经历了一个腾飞过程,在短短时间里就实现了繁荣,这中间,政府通过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资策会”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的经验,以及台湾各类数字学习提供商在强烈的“实用主义精神”带动下取得的成绩,都是让内地同行刮目相看的。...<详细内容>


 台湾经验让我们增添信心   
   

  大陆的企业E-Learning产业持续低迷,非学历继续教育举步维艰,当我们在自我划定的怪圈中牢骚满腹、愁眉不展时,台湾同行为我们增添了信心。

  在考察团进入台湾之前,他们不会想到便利店也能导入E-Learning,而且运用得相当好,课程竟然是基本由自己制作。在我们大部分数字学习供应商的意识中,E-Learning还属于高消费品,只有大中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才用得上,用得起。当然,这与台湾零售业的高度发达有密切关系,台湾的便利商店数量去年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地区,总共有8000多家便利店,平均2800人就有一家店。据考察团观察,在台湾一条马路有五六家店是常事,生活相当方便。但是对于便利店经营者,“便利”已经不是成功因素,反之服务才是重点,如果顾客对职员的服务不满意,他就有可能再也不来这家店了。对顾客来讲,换一家店购物不会多花多少时间成本,顶多是多走30秒或者1分钟路程。但是对便利店来讲,却会永远失去一位顾客。不过顾客对便利店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台湾便利店的从业人员状况却十分复杂,兼职员工比例很大,其中包括家庭主妇、学生等。因为台湾零售业人力需求很大,愿意进入基层工作的人有限,所以小时工居多。考察团参观的台湾OK便利店目前有860多家店,员工6000人左右。由于员工流动率很高,每年的新店员训练就需要3000多人次,每周的周报促销培训不计其数。而要做到统一服务标准,就需要选派优秀员工授课,如此繁重的培训业务压在为数不多的优秀员工身上,显然不行。这种情况下OK便利店采用E-Learning方式恐怕是唯一的选择。E-Learning通过“E化”把知识准确无误地录制下来,保证课程的优质与快捷,同时也方便了被培训人能够利用闲散时间学习。

  考察团看到的台湾中钢公司,有8600人的员工队伍,但员工的平均年龄偏高,平均年龄48岁,2010年公司就将面临退休高潮,老员工会带着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逐渐离开。这样的现实使台湾中钢公司急需将员工个人累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转化成组织知识予以保存和传承,以便让新员工踩着中钢30年的经验往前迈进,而非从零开始。中钢要建构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中钢30年来孕育的“know-how”(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转化为未来集团发展和创新的基础。而今,中钢最大的难题是时间。在中钢,虽然有时员工做培训课程可以被列为工作绩效,但大多数课程制作属于额外工作,员工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中钢公司只能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培育后继人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把个人累积的知识聚集起来是一种成就,在未来这些知识将再创他们的价值。

  对比中钢,台湾相当一部分企业自制课程是不算工作量、不计加班费用的,台湾纬创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考察团了解到,纬创的内部讲师将上课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各部门如有训练需要,由主管指定人员担任讲师,即使是周六上课,不但没有讲师费,也没有加班费。据了解,由于IT产业技术发展很快,委托制定课程却需要两到三个月的制作时间,所以纬创的专业课程都是自制,从不与其他公司合作。纬创认为内部讲师更了解内部流程,因此公司不外聘讲师。在纬创,精神奖励绝对大于物质奖励。每个人都可以为公司贡献一些心力,当一年一度的“孔子诞辰”到来时,老板会给每个讲师颁奖。

...<详细内容>


◆ 良性互动 推动两岸合作   
   

    台湾“资策会”,全称“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是由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于1979年成立的财团法人机构。资策会长期协助政府进行资讯产业环境建构及信息化社会推动等工作,致力于推动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

  多年来,凡是台湾资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前瞻科技相关法规的研议,以及信息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规划等,资策会无不竭智尽力,在台湾重要资讯政策形成及制定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刊执行主编夏巍峰在此次访台期间,特意专访了资策会数字教育研究所园区发展中心主任林立杰、资策会数字教育研究所园区发展中心产业顾问组组长黄进烽。..<详细内容>


台湾在线学习行业众生相   
  


  2006年1月16日到-19日,作为2004年大陆和台湾资策会联合举办《两岸两地E-Learning企业峰会》的延续, 应台湾资策会的邀请,我和大陆其他在线学习行业的同仁一行九人,参加了由台湾淡江大学(该大学在台湾私立大学中排名第一)承办的ADL(数字学习互通性测试嘉年华)国际会议,并在资策会的精心安排和全程陪同下,分别走访了台湾在线学习业内的资策会及近十家E-Learning标杆企业与机构。因此得窥台湾该行业之全豹。...<详细内容>

 


饱和竞争下的台湾E-Learning产业  
  

  能够近距离观察台湾的数字学习企业是如何经营运作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产品: 制作精良,包装“虚实结合”

  虽然台湾经济富庶,人民收入相对较高,但是消费者对于购买虚拟的网络产品依然有一定障碍。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企业大都费尽心思,采取“虚”“实”结合的产品包装来打动消费者。虚: 即产品本身,所有网络学习产品其实只是一个帐号而已,消费者登陆即可使用;实: 即捆绑流行、高档的电子产品。
  举例来说: 斯坦福美语是台湾巨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儿童美语网络学习课程,在销售的时候就捆绑销售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视(购买者可以任选其一)和三年的宽带接入费用,定价是10万元新台币,相当于2.5万人民币。对于消费者而言,电脑和三年宽带的接入费用就大概需要5万元的新台币,产品本身大概要5万元新台币。在台湾,给孩子请英语家教或者补习班蔚然成风(华人世界大都如此),而一个英语家教的费用1年就可能要超过5万新台币,如果有两个孩子花费将更多。而这个产品设计的功能三年内让儿童从ABC学起可以通过台湾的初级英检(相当于国内初中水平),消费者仔细一算,自然感到划算。
  从产品本身的质量来说,台湾企业莫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力求尽善尽美,让消费者觉得好用,实用。虽然前期研发耗资巨大,但是一旦研发成功,就基本没有生产成本。如果行销得当,成本1-2年之内就可以收回。

行销: 重视直销

  数字教育产品大多采用直销的方式,这是产品性质所决定,因为虚拟的数字教育产品在销售的时候绝非一句话就可以把产品的诸般好处向消费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况且它又不像有形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是非要借助人工花上一定时间向消费者演示不可。绝不能像超市货柜上的产品,任人挑选,而无需说明,否则结果肯定是无人问津。
  所以,数字教育产品一定要采用直销的方式,而台湾直销业的人员和经验非常丰富。我所去的巨玑股份有限公司的行销主管以前都从事过保险行业,做起直销来更是轻车熟路,公司对这个销售团队的管理也借鉴保险业的模式。
  与大陆企业不同的是,台湾的销售团队从最低层的业务到销售总监都没有底薪,完全靠业绩,业务人员动力也很大,个个做起业务来莫不全力以赴,如果碰到好的产品,业绩就如同火箭上升一般。好的业务员1个月可以收入100万台币,差的也可能颗粒无收。笔者向巨玑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了解,他一个月高的话可以收入三四十万新台币,远远超过办公室行政人员。而普通一个行政人员一个月工资收入也不过是6万元新台币左右,相比之下,虽然辛苦一点,还是从事销售所得较多。

价格: 高价,支付用信用卡

  台湾的数字教育产品定价高是因为采取直销的方式,只有定价高,业务员才有足够的动力和空间进行直销。一般来说,产品的定价都相当于台湾1个人1-3个月的收入。但是,由于台湾信用卡流行,只需像大陆买房一样,可以按揭付款,一般为期3年,这样消费者的压力大大减轻。对于厂家来说,要付给银行15%的费用。
  由于信用卡实在太过泛滥,现在台湾出现“卡奴”一族: 即消费过度,无力偿还银行的债务。现在台湾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发放和使用已经开始紧缩,信用审查日益严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这些企业的销售。

市场: 市场狭小,竞争激烈

  台湾的市场狭小,竞争激烈,而且营销手段大都雷同,所以这对企业的压力也比较大。2005年整个台湾数字教育产业的产值只有64亿台币,也就是16亿元人民币。由于市场比较小,每每谈起大陆的市场,台湾同行都是羡慕不已,特别是近年来大陆企业成长的速度往往令台湾企业界感到匪夷所思,例如盛大就是一个例子。台湾从事网络游戏例如像华义软件,已有10多年的历史,论经验和技术、研发已经很成熟,就是由于市场狭小,成长空间有限。而盛大网络短短3年的时间,已经到美国上市,多半是因为大陆市场大的缘故。再拿台湾巨玑公司来说,他们主要通过学校的渠道销售产品,但是台湾学校人数比较少,当我提起广州市少年宫周末的人流量就有10000多人时,台湾同行都啧啧称奇。
  因为台湾岛内竞争已接近饱和,现在台湾数字教育企业都想进军大陆,本来双方同种同语,文化相同,应该说先天优势很多,但是就是由于台湾政府的政治因素阻挠,反而让韩国、香港、美国等国外企业占了先机,谈到此处,台湾同仁更是扼腕叹息。尽管如此,各个企业还是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到大陆投资。例如台湾音象公司就和百年树人集团在大陆开始合资,开发数字教学产品。

亲历台湾
台湾复兴航空的基础设施平台并不高档,技术也不很先进,但是他们以实用为导向,以内容为核心,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成果丰富。

 

一个航空公司的“E化”样板   
  


  在台湾,笔者对复兴航空公司实施E-Learning的成功经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复兴航空公司并不大,主要以岛内客运和部分国际航线客运为业务范围,拥有18架飞机,其中8架空客、10架ATR72。为保障飞行安全,及时调整纠正机师在飞行过程中的细小问题,公司对飞行机师的培训任务非常繁重。以往的解决办法是短期集中培训,但是这样的方式往往必须使机师停飞,且教官也要停飞,因为教官本身也是有经验的机师。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机师停飞一天就等于少....<详细内容>

 




中国网络教育网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