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招生平台市场研究资源中心远教厂商企业培训专家专栏行业媒体国际远教BBS

点击:378  得票:45     

关于网络课程《美学概论》建设的思考

作者:万平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字数:3360(约)

 

 

关于网络课程《美学概论》建设的思考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邮编610073)  万平

 

【摘要】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利用是搞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基础与保证。本文结合网络课程《美学概论》的建设,就设计思路、基本内容、板块特色等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网络课程  美学概论  资源建设

 

《美学概论》(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也是统服课。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将该课程设置为省开课,并且建成了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利用是搞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基础与保证。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1.大胆而审慎地对课程体系作相应的改革,基本上做到了在教材中将新内容融合在新的课程体系之中。将面授、CAI、IP、录像、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方法加以有机整合,灵活运用。
    2。以全新观念组织内容,将各章知识点整合为各种形式的模块,形成了集成教学法,让知识点为思想服务、为时空分离的教育服务。
    3.本课程充分地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内容的研究兴趣,效果同样很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特色

全国电大44所院校在汉语言专业均开设了本课程,但四川电大是第一个建设成网络课程的。本课程组建了丰富的网上资源,教师能结合多种媒体和网上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辅导,凸现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点,引导学员对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和结构优化。

1.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阔,便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美学、艺术素养体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适合远程教学;注重各种媒体交叉;教材具有模块结构。

2.网络课程中注重学生的交互操作,对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尤其将虚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上网让教学条件较差的分校学生也能进行得到好的辅导。
   3.技术难度高,包含大量音、视频资料;用数据库后台管理学生注册登记、浏览次数,学生不但能在网上进行练习,并能在网上进行考试,教师在后台能监控学生访问网络课件的情况,并能给每位注册学生配发考题,且是随机生成,学生可在线查分;在网上开设的讨论区专供师生对话;用数据库管理名家、名著的信息搜索。

三、课件的主要模块和内容

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理论阐释,重要美学家及其学说;重要名词概念;美的实例及分析;美育理论及实践;学习测评。全部内容分为八个板块:

1.教学辅导:包括四个部分:

1)教学大纲。

2)实施方案。

3)电子教案

4)重难点介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音乐、等形式,力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以“章”为单位,提纲挈领地梳理和介绍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介绍和总结基础论点,重点、难点,建立理性思考的基础平台。使学生能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提高审美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2.课堂实录:三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各45分钟。

1)万平教授主讲:教材第一章《美论》。

2)刘林沙博士主讲:教材第四章《艺术美论》。

3)周俊玲副教授主讲:教材第六章《美育论》。

4)IP课件8节,万平教授主讲。

3.实践环节:实践性环节主要通过自测练习、网上考试等完成;同时通过阅读文学艺术作品,深入生活实际来体验美、美感和审美活动。适当设计了一些问卷,用费希纳的实证方式加深对美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1)在线讨论。

2)问卷调查。

3)佳作评析。

4.网上互动:本课程的网上互动,提供了自测练习、网上考试、网上查分的强大功能,随机组合考题,并且能够实时查出得分。技术难度高,包含大量音、视频资料;用数据库后台管理学生注册登记、浏览次数,学生不但能在网上进行练习,并能在网上进行考试,教师在后台能监控学生访问网络课件的情况,并能给每位注册学生配发考题,且是随机生成,考万可在线查分;在网上开设的讨论区专供师生对话;用数据库管理名家、名著的信息搜索。

1)在线练习。

2)网上考试。

3)在线查分。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式特点,制作有关练习题,(约1400多个小题)其基本题型有: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判断正误并简释理由;简答;论述。该部分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式特点,根据大纲提出的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要求制作有关练习题,其基本题型如下: 1.填空  2. 单项选择  3.名词解释  4. 判断正误并简释理由  5.简答  6.论述题

以上题型中,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为客观题,判断正误并简释理由、简答、论述题为主观题。在给出答案时,采用两种反馈、响应方式:一种是客观题类型,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对错,可以立即反馈,标明对错,并且可以提供再试的机会;另一种是主观题,则只提供问题,在“解答”按钮中提供参考答案。

5.佳作赏析:这是本课件最大的“亮点”,赏析作品达178件。

1)平面作品: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诗歌、小说、

电视、散文和报告文学。对这几种艺术样式,精选了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配以简洁的鉴赏文字,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赏析作品。

绘画:作品26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雕塑:作品16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建筑:作品12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工艺:作品10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书法:作品15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摄影:作品10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诗歌:作品11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小说:作品10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9件,画面,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电视:作品4件,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2)视频作品:有舞蹈、电影、戏剧。课件精选了中外舞蹈、电影、戏剧作品片段,用视频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亦配以简洁的鉴赏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赏析作品。

舞蹈:作品8件,视频,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戏剧:作品11件,视频,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电影:作品10件,视频,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3)音频作品:主要是音乐,选取中外音乐著名代表作品声乐、器乐26件,音频,配赏析文字,声音解说。

通过中外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艺术作品,显示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风格、审美特点、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形式多样,兼收并蓄,尽可能兼顾各种艺术样式;雅俗共赏,力求高雅而不显晦涩,通俗而不媚俗。使学生能够欣赏、感悟、体验美的形象和事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陶冶自身人格情操。

6.在线搜索:;用数据库管理名家、名著的信息搜索.

1)美学名家:将教材中涉及到的(部分是扩展的)中外100余名重要美学家及其美学理论进行简要介绍,便于学生了解其美学思想,培养学生尊重学术、亲近大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提供视点和线索。

2)美学名著:介绍了80余部中外美学名著。美学名家和名著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检索十分方便。

“美学名家”和“美学名著”两个栏目,搜索方法一样。搜索页有解释及搜索方法。搜索完全智能化,“美学名家”可按中文姓名、英文姓名、字母、作者部分简介内容进行搜索;“美学名著”可按作品名称、英文缩写、字母、作品部分简介内容进行搜索。搜索技术用到了Access数据库,难度较高,也是本网络课程的一大特色。

7.他山之石:链接了美学网等15个相关网站,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展学习。

8.教学信息:提供相关复习、考试说明、讨论题目等,可以随时更新。

 

通过《美学概论》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利用是搞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基础与保证。电大的专职教师应当亲自参与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利用中,才能加深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只有多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利用,才能提高教师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保证此作品没有在其他任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表过。我同意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无偿刊登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一旦其他媒体决定刊用,我将及时通知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转载以上文章请注明出处!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电子信箱:
评论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