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招生平台市场研究资源中心远教厂商企业培训专家专栏行业媒体国际远教BBS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媒体支持
《中国教育报》E教育周刊  
中国电大报
 
网络支持










 
 
 
征集时间:2005年12月15日—2006年3月31日  投稿邮箱:zhengji@chinaonlineedu.com
 

同意:8 反对:1
突破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间“沟通”的瓶颈
作者: 姚殿菊 庄磊 张立娟 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远程教育中心

“贸大远程杯”我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 来稿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协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校本部远程教育中心在"沟通"方面的实践探索

 

内容摘要:本文是一篇关于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间“沟通”瓶颈的实践探索论文。文章认为 “沟通”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联系的瓶颈,文中阐述了“沟通”的重要性,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远程教育中心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尽一份责任。

 

关键词:突破  沟通  瓶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它自身的跨越时空的强大优势,在建立学习型社会、推进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迅速成为中国现代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新的亮点。

这个新亮点的产生,除了依赖于国家稳定的远程教育政策外,更依赖于教育部批准的68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机构及其覆盖全国范围的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共同努力。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通过其所属远程教育中心实现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服务质量的高低是其能否认真执行并最终落实主办院校各项管理规定、各项要求的重要因素。

创建于 2002 5 月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校本部远程教育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思想,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在远程教育第一线积极实践,着力打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的精品服务品牌。我中心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一直认为“沟通”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间联系的瓶颈,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要实现为远程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的目标,首先就要突破这个瓶颈。

现将我中心在与学生“沟通”方面的实践探索呈现给大家,与广大的远程教育工作者共享,以期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一、“沟通”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服务学生的瓶颈

无庸置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其建立之初到发展壮大,呈现给世人的往往是无尽的光环,这种光环足以隐藏其不容忽视的细小纰漏。与传统在校学习模式相比,远程教育的小瑕疵之一就是它没有给管理者和学习者留有更多 “沟通”的时间和空间。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尚属试点,6载的试验至今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远程教育虽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实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名牌大学在家上”,但与传统教学管理比较,远程学习模式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举个例子:我中心在网上发布的一些紧急通知,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会迅速地传达下去,人人皆知。但在远程这种模式下,如果没有好的“沟通”途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周知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我们认为“沟通”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服务学生的瓶颈,“沟通”渠道不畅,势必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势必影响中心为学生服务的力度。

二、建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之间良好 “沟通”渠道的重要性

我中心在4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认为建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渠道,是保证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我中心承担着3000多名在读学生的学籍、考务等各项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的推进都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这种“沟通”不单单指面对面的交谈。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确保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和学生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是使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体现远程教育中心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远程教育中心是服务学生的机构,更是远程学生凝聚在一起的温暖的“大家庭”,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这个“大家庭”凝聚在一起需要的是满足不同学生多种“沟通”模式的建立,而不是盲目地一呼百应。不吝啬任何细致入微的关怀,不吝啬任何微小细节的照顾,细微之处融会贯通的多种“沟通”渠道是远程教育中心凝聚学生、与学生双赢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之间良好 “沟通”渠道,是提高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关键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大谈特谈服务与“以人为本”,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来支撑已无可置疑。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精品品牌的建立也不例外。

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服务质量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身是抽象的概念,它必须物化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产生实际意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便是物化的第一关。只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时时保持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形成习惯,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当然,“沟通”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在生活中由“沟通”产生的好的与不好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往往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使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

我中心在四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开拓多种“沟通”渠道,以下“沟通”渠道不同程度地发挥着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间的桥梁作用,保证了我中心各项服务工作的及时、准确,到位。

(一)最放心的“沟通”途径——稳定的网站服务

稳定的网站服务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最放心的“沟通”途径。网站的正常运转给跨越时空的网络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只要网站存在,远程学生就能随时随地的与学校、与教师取得联系,获得教学及管理信息,享受学校提供的导学服务。在管理实践中,我中心曾一度因网络速度的问题,影响了与学生的“沟通”。发现问题后,我中心非常重视,积极查找原因,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捆扰我中心的网络速度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网站提速后的实际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再也没有抱怨因上不了网而影响学习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认为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稳定的网站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二)最快捷的“沟通”途径——手机短信服务

手机短信服务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联系最快捷的“沟通”途径。学院、中心的紧急的、重要的通知往往会通过此渠道发布,凡是注册了手机短信服务的学生都可在第一时间收到学院和中心发布的重要信息。

实践证明,手机短信服务给学生提供了任何重要环节的提醒服务,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最活泼的“沟通”途径——网络QQPOPO

网络QQPOPO等即时通讯工具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联系的最活泼的“沟通”途径,它因其自由、松散、不限话题、充分“沟通”等特点从而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喜爱。

实践证明在网络QQPOPO中发布的新闻消息,会迅速在学生中传播开来,亦可以迅速见效。

(四)最直接的“沟通”途径——见面会

学生座谈会、师生联谊会等活动的开展给散落在各个学习角落的学生提供了面对面“沟通”机会。通过见面会,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最直接的“沟通”。满足了学生渴望与教师、学生“沟通”学习心得、相互促进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学习的负面影响。

(五)最实用的“沟通”途径——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也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与学生联系的最实用的“沟通”途径。通过电子邮件,学生可以与学习中心的老师进行大量信息传输如实践报告、论文初审等,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求。

(六)最互动的“沟通”途径——BBS

BBS论坛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充分“沟通”的园地,通过“沟通”,往往能够统一思想,解决疑问,收集好的建议,最终促进学习。

(七)最受信赖的“沟通”途径——学生会及学生学习小组

学生会及各类学习小组是同学们与学院、与老师“沟通”的最可信赖的途径。他们能把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学习状况、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地反馈给学院。学院、中心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修改目前不合时宜的规定、做法,逐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八)最温馨的“沟通”渠道 ——“远程学习互动卡”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中心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我中心为每一名远程学生量身订做了“远程学习互动卡”。期望通过这个小小的卡片,拉近中心与学生间的距离,促进远程学习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时刻感觉到我中心始终和他们在一起,随时体验学院和中心为他们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

实践效果亦比较明显,学生们在得到导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中心的温馨服务。

(九)最传统的“沟通”途径——电话

网络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但直接的电话“沟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学习中心与学生“沟通”的最传统的“沟通”途径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工作的环节存在问题时,还是会不厌其烦地打电话与学生取得联系,以求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以上这些“沟通”手段的运用,很好地突破了我中心与学生的“沟通”瓶颈,打开了学习中心服务学生的通道,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当然,我中心与学生“沟通”的途径还有很多,笔者在此不可能一一罗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更行之有效的“沟通”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沟通”的需要,突破“沟通”的障碍,彰显远程教育多种“沟通”渠道的无限魅力。

 

【完】
“贸大远程杯”我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 来稿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协办)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保证此作品没有在其他任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表过。我同意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无偿刊登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一旦其他媒体决定刊用,我将及时通知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转载以上文章请注明出处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匿名  发表时间:2006-4-7 16:43:10
很不错的选题,有新意,并且有价值。
在校生,不仅从课堂上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在校园交往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这种“第二课堂”有时甚至比课堂授课还吸引人。人们经常回忆校园生活的经验,这对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对远程教育来讲,这是弱项——的确所谓瓶颈。
实际上,远程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工作经历所形成的“经验”和社会关系(所谓人脉资源),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能够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促进远程学生间的交流,突破这个瓶颈,应该说是远程教育上台阶的比较关键一步。
不错,就是不错!
 IP地址: 202.4.254.★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不能超过800个字节)  
   
  当前字节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