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招生平台市场研究资源中心远教厂商企业培训专家专栏行业媒体国际远教BBS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媒体支持
《中国教育报》E教育周刊  
中国电大报
 
网络支持










 
 
 
征集时间:2005年12月15日—2006年3月31日  投稿邮箱:zhengji@chinaonlineedu.com
 

同意:7 反对:19
远程教育——西部战略要点
作者: 刘正锋 单位: 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贸大远程杯”我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 来稿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协办)

 
 
    人们在谈论西部大开发的项目与投资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状况。西部开发,教育先行,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教育是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工作,西部开发必然带来西部地区对各类、各层次人才大量、迅速的需求,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西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即取决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而就目前西部诸省来看,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教育更是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内地发达地区的人才不愿意到这些地方来,西部地区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向内地发达地区,当地考入内地发达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回来工作,客观上形成了西部不发达地区向内地发达地区“输血”的现实,西部地区人才匮乏问题日益严重。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92人,远不及东部发达地区的1/10。如何解决好这一对西部开发具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才的引进上。当然,西部开发中引进一些急需的人才是可行的,但引入人才的数量总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各层次、各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统统依靠引进。人才的引进不可能像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那样,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西部开发应在积极引进一些当地急需的急缺人才的同时,应立足于在当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当地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这样做仅仅依靠建立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主要依靠覆盖面广、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发展迅速,且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是1979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建的。它较早地进行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探索,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现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既有卫星传输接收网络,又有从中央电大到省、地、县电大的四级办学网络,两网结合,使现代远程教育向下延伸,形成了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一些省份的广播电视大学开始积极扩大自身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规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与新疆电信签署了联合开发“新疆网上远程开放大学”的协议,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开展教学活动,新疆电信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最近,上海市教委与云南省教委就进一步推广沪滇教育对口支援项目决定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运用于教育对口支援协作项目,上海电视大学对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校园网的规划、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技术指导,上海电视大学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允许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引进。据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近期将召开西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商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90年代末,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始现代远程教育的尝试。比如,清华大学在1998年开始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其技术模式是采用双向数字压缩加密卫星传输与计算机网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卫星专业信道将清华大学直播教室内的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图文资料及相关数据传输到设置在全国各地的校外教学点,校外教学点则利用校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学习远程课程,主要开设了高新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研究生课程进修和第二学士学位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前沿性,现在已经在广东、福建、湖北、河南、山东、广西、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建立了校外办学点60多个。2000年初,教育部又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工学院、东南大学以及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等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与此同时,全国一些著名的中小学校在企业界的支持下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基础阶段的远程教学,如希望网校、101远程教育网、联想网校、国讯网校等,有大批中小学生和教师参加了这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可以说,现在从空中到地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只要电波所及、网络所及,任何人无须走进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就可以接受教育。

从国家发展教育的宏观战略看,国家已经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现有的广播电视教育传输网络,建设中央站,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高速连接,进行部分远程办学点的改造”,“以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为了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西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其采取的10项具体措施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实现西部地区教育跨跃式发展。加快实施西部教育科研网扩展工程,特别是大规模建设Cernet省级网,为西部地区所有的高校、主要的中专和中小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持的学校联网创造条件,逐步构成西部远程教育的网络体系;实施西部高校校园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进西部校园网的建设、完善和升级;实施部分中小学网络示范工程,使西部中小学能够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对远程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为西部发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锲机和优越的条件,西部诸省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发展西部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其教育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种种优势,这些优势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也正迎合了西部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选择,可以解决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少、基础设施差、师资不足和教师水平偏低的现实问题。首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国家级工程,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大力度建设的重点项目,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优势。为了支持西部地区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今年已经拨出8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西部地区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于教育投入少、基础设施差的西部地区来说,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发展传统教育上来,无法满足西部大开发对教育的大量需求,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无须投入更多的经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城镇彩电户均拥有量已经超过了100%,农村地区户均拥有量为92.4%,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8.2%,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9%,农村67%的行政村已经通了电话,这为中国在西部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广大西部地区低成本接入现代远程教育网成为可能。可以说,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西部地区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现实而有效的战略性选择。其次,现代远程教育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现代远程教育可以通过电波或网络把全国一流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传播开来。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得来非常容易,但却极为宝贵,西部地区在人才培养上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再次,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已经初步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以帮助学生解决远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而且无须走进校园,不需离开工作岗位,就可以接受到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教育,这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非常适合那些离不开工作岗位但又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人。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无限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全新的教育形式。在西部大开发中,现代远程教育必将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完】
“贸大远程杯”我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 来稿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协办)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保证此作品没有在其他任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表过。我同意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无偿刊登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一旦其他媒体决定刊用,我将及时通知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转载以上文章请注明出处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目前没有评论。欢迎发表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不能超过800个字节)  
   
  当前字节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