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统一刊号CN11-0807/(G) |
|
|
|
|
|
|
|
|
|
|
|
|
|
 |
|
 |
2007年6月20日
第7期(总第85期) |
|
|
|
 |
|
|
|
粽 子 |
|
|
作者:河北电大 孟宪元
2007年6月20日第7期8版
总第85期
|
|
离开冀东老家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逢年过节也没什么更想吃的东西,可每年一到端午节,我就更加思念母亲,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母亲出身贫苦,原来一直随父亲部队在东北,六十年代随父亲转业回到唐山老家。我小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就开始泡糯米,泡红枣,有时买不到新苇子叶,就把前一年晒干留存的苇子叶泡上,把捆粽子的干马莲泡上。母亲包粽子时,我总爱搬一个小凳坐在旁边看,帮不上别的忙,只会往粽子里装几个红枣,递上一根捆粽子的马莲。当时还没有高压锅,粽子又不好熟,粽子锅要在炉子上煮一个多小时,粽子上压盆水,这样煮出的粽子压的实,不松散,盆里放上鸡蛋。粽子熟了,鸡蛋也熟了,在东北有端午节吃粽子,吃“龙蛋”的习俗。刚熟的粽子很热,我急着要吃,母亲总是剥去苇叶,蘸上白糖,用筷子扎上,粽子又甜又粘喷喷香。 母亲包粽子从东北包到河北,从东北的邻居到河北的左邻右舍都吃过母亲包的粽子。时间长了,邻居不好意思总吃送的粽子,每年端午节前一天,就都来请母亲去包粽子,一家家一户户,初四包不完初五接着包,从此,我家端午节又总是最后一户包粽子。 在省城居住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从小和母亲学过做各种饭菜,唯独没有学会包粽子,每年端午节只好从街上买几个粽子,可总觉得不如母亲包的好吃,我敢说,假如有不同人包的一盆粽子,只要里边有母亲包的,我吃到后就会感觉到。记得有一年,姐姐给我打来电话,问我需要什么东西,我随口就说出想吃母亲包的粽子。正巧有车要来石家庄,姐姐买好糯米,母亲包好粽子给我捎来。对于一个远离母亲的游子来说,吃一个母亲包的粽子,就如同喝一杯陈年佳酿,真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吃到粽子后,我又有些后悔,母亲已七十多岁,皱纹多了,白发多了,腰也有些弯了,更让我感到不安和内疚的是,母亲为我包粽子时正巧手碰坏了,一只手肿得很厉害,捆粽子时是一边用嘴咬着绳子,另一只手捆的,连包带煮忙到夜近十二点。 从此,每到端午节我就更加思念母亲,思念母亲时,真想以光速回到母亲身边,当然这肯定也是母亲的愿望。只是以后我没有 再提过想吃母亲包的粽子,一再告诉姐姐不要再捎了。如今,母亲去世已三个多年头了,思念母亲时,自然又会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返回“副刊”首页
|
 |
中国电大报 2005-2006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教育网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