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否认,现代远程教育是农村偏远地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绝佳手段。但是在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的地方搞现代远程教育,即使“绝佳的手段”,似乎也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陕西师范大学的网络教育通过创新方法与特色服务能够在榆林县乡农村第一线开展起来,几乎就是创造了一个神话。
榆林农村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普及率极低,具备上网条件的农村教师也是微乎其微。榆林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通过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
训的基层组织,多方动员,自力更生,成功开展起现代远程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在县乡农村一线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但是,在榆林农村记者看到,那里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困难和问题不是某个地方独有的,有些困难的解决可能需要更多地依赖西部农村整体经济条件的改善,有些问题则是网络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
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米脂以陕北文化县著称,这里是陕北文化的发源地和富集区。著名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中所唱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米脂,其中的女主人公仍然健在。在饭桌上,米脂教师进修学校的几位校长,将各自的家事编成七字谣,讲给记者听,让记者体会到米脂民间文化的兴盛和发达。
与发达的民间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米脂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的年财政收入只有一千万。农村学校刚刚完成普九。由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在米脂有68所学校建立了卫星收视点,有36所学校建立了光盘播放点,农村中学里,只有龙镇中学在开展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后开通了宽带网。可以说,农村学校基本谈不上什么基础教育信息化。目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面临大规模硬件投入后的应用瓶颈,在米脂的农村学校几乎是闻所未闻。
定边的情况也是一样,大多数中小学校并不具备上网条件。硬件条件差,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率低,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现实。榆林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开展陕师大网络教育后,努力完善教师进修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员提供上网学习的条件,确实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地区开展网络教育的有效途径。
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在进修学历教育的时候上网,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还是不能帮助农村教师实现教学观念和知识技能的持续进步和更新。如果农村教师学员能够随时随地上网,或者至少可以在学校上网和使用计算机,那么,现代远程教育在西部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就要到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有些教师上了师大网院以后,自己买了电脑,开通了宽带,这是让人欣喜的进步,网络教育对人的观念的影响是无形的,有时也是很难量化的。说网络推动教育变革,或者网络改变教育未来,在真正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些暂时还只是口号和远景。对于农村来说,首先还是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这些“基础设施”初步完善了,才谈得上改变。
拿到文凭只是第一步
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5年开始,通过3年的努力,到2008年达到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在此基础上,全省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要达到70%,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50%,高中教师在学历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也要达到一定比例。
应该说,省教育厅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的开展。经过三年多的远程学历教育,尽管从统计数字上看,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张举范院长也指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有很多老师是一级一级退下来的,高中教不了就去教初中,初中教不了就去教小学。虽然数据上看达标了,但实际上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
张举范院长说,网院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学习的社会氛围。为什么将投资上千万元开发建设的近300门网络课程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使用,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教育,从中受益。张举范院长希望,网络教育的资源能够在基层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种短期培训中发挥作用。
榆林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毕生元也表示,2006年秋季,教师学历教育的主要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统筹起来,与师大网院进一步进行合作,将非学历教育的服务项目和内容签订在协议里面。中心将对教师的专业化需求做一个调研,通过网络平台把师大的课程资源利用好。比如,利用师大的优质资源,面向农村教师,将师德建设和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大规模搞起来。还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使用和课件制作的培训。
学历达标不等于水平达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之所以免费开放自己开发的网络课程,也是意识到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了,但是教师业务素质的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因此,没有网络就等于没有资源。所以,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张举范院长屡次提到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差,是西部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难题。
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大,相比之下,师范院校原有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却落在基础教育课改的后面。教师拿到文凭以后,仍然面临素质提高的问题。因此,与教师拿到文凭相比,中小学学校网络条件的改善,以及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更重要。
为什么学员提不出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张举范院长给了记者一组数字: 2005年网院共计一万五千学生,一个学期当中,在网上提问的帖子也是一万五千个。如果按照一个学生一学期学五门课程,做四次作业来算,平均一个学生做二十次作业才提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学生提不出问题来?张院长分析,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和学习观念还是不明确。网络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教育是基于资源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不可能把课程都讲一遍。学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面对学员提不出问题的现状,网络学院也感到了压力,张院长说,只能是从学校自身来主动提供服务。为此,学院专门聘了40多名研究生,看课件,自问自答,整理成答疑库后放在网上,供学员参考。学员提不出问题来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只是其中之一,肯定还有条件有限、工学矛盾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很多学习中心都会将学员分成小组,要求一学期活动多少次,以促进学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切磋。记者在定边采访时了解到,小组活动和讨论几乎就是学习中心单方面的理想。实际的情况是,成人学员不可能为了某个问题聚集到一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往往是当时没有找到解答办法,时间一长就忘记了。
虽然网络教育是基于资源的学习,但学员也需要方法上的指导。
费用仍是沉重的负担
网络教育改善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并不是就没有了资金困难。米脂教师进修学校高文军校长说,现在进校宽带上网的费用平均三五百块钱一个月,上网的电费一个月就要一千多元,这些都是不小的花费。穷的地方就要精打细算,米脂还算情况好的,用不起电的情况在农村也不是新闻。
对学员来说,网络教育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米脂,大专毕业的教师月平均工资在600元左右。即使是陕西师范大学将网络教育的学费调整为4900,也要花掉一个教师将近一年的工资。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有些学员还是感到学费的负担比较重。米脂的学员向记者介绍,有个别学员当时交不起学费,只能是先上学,以后再交费。在定边记者也了解到有个别学员2005年的学费到2006年才交的情况。
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的学费是不是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据记者了解,米脂中学为上网络教育的教师全部报销了学费。职教中心为评上优秀学员的教师报销50%的学费,没有评上的报销30%。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个财力。是不是能有更可行的办法,来帮助农村地区的教师达成求学深造的梦想,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教师应该学到最实用的东西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每周上十几节课的情况很普遍。记者在采访学员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最需要跟日常教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学到了就可以用上。比如,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新课程方面的培训,想看到发达城市学校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希望网络教育的配套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用材料。
农村老师是不是必须学英语,是不是必须参加网络教育的英语全国统考?有教师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农村教师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一门不怎么用的知识,也是一种浪费。有老师提出,应该重视教师的语文水平而不是英语水平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