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到雅安,加上堵车,停停走走8个小时才到。虽然地处西南一隅,但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吴登俊院长的眼光却不局限在省内。他在谈到四川农大网院的发展时,对记者说到的首先是“积极向东部扩张”。吴院长说:“四川农大网络教育学院从2002年发展至今,4年间,四川各地区基本都有了我们的学习点,云南也有一些。但总体来看我们在东部地区发展的学习点最多,这些点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目前我们发展 的
重点也在于向东部扩张。”
向东部扩张的三个原因
为什么川农大网院作为一家西部网院,要这么积极地把精力投在向东部扩张上?
吴院长谈到的原因有三。
原因之一,在于市场有空缺。比如在浙江,浙江农大自从并入浙大后就式微了,出现了空缺,浙江对于四川农大网院来说就出现了市场机会,并且这个空缺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多少其它农业院校来填补,四川农大网院过去以后很快就可站稳脚跟,“市场就是如此,谁都愿意上机会多钱多的地方去发展”。
原因之二,学费在东部有竞争力。四川农大网院的学费相对东部网院来说要便宜一些,四川农大网院在东部执行的学费标准与在西部是一样的,都是一年2600元,当时批准的时候就是按照西部的标准来批的。吴院长说: “有人说我们恶意低价竞争,而我要说,西部本来物价就低,我请本校老师做一门课件只需付几百块钱,而东部网院请他们学校的老师做一门可能没有几千上万下不来,我的成本相对于他们来说自然就低。现在我们的课件,除了极少数很特殊的课程是从校外公司购买之外,其它都是自己制作;国内在农科领域中,教学教材比我们强的本来也不多。这里面不存在什么恶意不恶意的问题。”
原因之三,依托优势专业,细分市场。吴院长相信,市场细分能够给真正有实力的竞争者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四川农大网院坚持在自己农科和涉农专业的领域内发展,这也是其优势所在。四川农大网院在四川省外发展,主要也就看中自己在这块领域中的优势。吴院长说: “我们不跟别人抢,也不想去抢,而别人大概也抢不了我们的。我们曾与一所学校合作,同时与它合作的还有川大等另外三所网院,外面显眼处挂着他们的牌子,四川农大的牌子挂在最里面。结果,今年这所学校给我们招的学生最多。 这是为什么?并不因为我们有多好,而是因为每家都有自己的强项专业,是别人代替不了的。这家学校正好找到很多学员想学畜牧、种子工程、检疫、食品安全检查、乡村旅游、茶叶等专业,而川大又没有此类专业,那么这块馅饼就落到我们手里了。而相对的,有人想学电气工程、自动化等等,这些生源也就只能落到川大手里,我们也抢不了。这就是市场细分的含义。”
实践中的特殊体会
此外,吴登俊院长还谈到了西部网院在发展中的一些特殊体会。比如,西部网院面临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更突出。做现代远程教育的都熟悉这句话: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有了数量并非就一定有质量。规模与质量,是网院所面临的一个矛盾。如何在很大的规模下同时保证质量,这个课题已经得到教育部的重视。而这个矛盾对于西部网院来说,比东部网院更为突出。网院市场化运作,要自负盈亏,国家并没有投入,因此网院的实际处境与企业比较相似。东部的人们口袋鼓,支付能力强,网院学费可以收得比较高,网院很容易就可以达到一定收入,将雪球滚起来,并且很容易就可以滚得很大。但对于东部网院是滚雪球的工作,对于西部网院来说却如同走钢丝。西部网院在进行同样的规模和质量控制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一定收入比较困难,因此可回旋的余地要小得多,雪球滚不起来,崩溃的危险也就大得多。
再比如,要正视学习点与专业的新陈代谢问题。网院是靠学习点发展的,而一般来说,学习点都有其一定的寿命,从四川农大网院四年办学经验来看就如此。四年来,四川农大网院已经开始有一批学习点死掉了,而同时又有一批新生的冒出来。这种新陈代谢的趋势已经呈现出来。
吴院长向记者介绍,四川农大网院在浙江有一个点,一次就给川农网院招了一千多名学生。但是吴院长说: “我们心里明白,它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个数字,肯定会下降的,并且可以说终究是会死掉的。”为什么?吴院长解释道: 因为网络教育的招生,与普通成人教育完全不一样。成教招生是依靠国家考试选拔,而网络教育的招生,是靠各方面的政策,靠人际关系动员那些在职的人员来上学。川农网院一个专业,在一个地区的生源开发期也就两到三年,学生或者都是以前积压下来的,现在需要拿一个文凭,或者当地整个相关的系统也就这么多人,招完就完了。比如,从前各地区都有专科的农业学校,学生们毕业后都在附近工作;川农网院去那里设了点,那么这些学校的老师招生时所考虑的对象,肯定就是那些以前从本校毕业出去的人--这些学校也许十年二十年来总共就毕业这么些人,留在本系统工作的就更少,很快就被挖光了,那么随着这些生源的消耗、枯竭,这个点的寿命也就到此为止,甚至针对这个系统所设的专业本身的寿命也就到此为止。
专业寿命完结了,接下来怎么办呢,网院怎么做?吴院长透露: 一般是把专业作一些调整,换个名字,换个地方,继续招。比如川农网院有一个“畜牧生产新技术”的专业,这个专业今年就停招了,但实际它前两年招生的情况非常好,因为人们觉得名字很新鲜,其实这个专业就是动物科学。两年后,人们的兴趣降低了,今年春招,这个专业全国总共才招了十来个人。吴院长说也准备对这个专业作一些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