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过:“19世纪是火车和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就将是电脑同网络的时代。”当互联网真的如一张网全面地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惠及全民的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快速融合进网络中。综合了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要素的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已成为各级各类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超越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的远程教育大大方便了知识的需求者和渴求者;寻求高效生存的多元开放的虚拟学校以物质技术的形式使更为个性化的平等教育不再遥远。“网络对教育的影响已不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是已逐步发展为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张义兵在他的博士论文《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目前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这样评述网络中的教育。受“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启发,他称这种教育的“新模式”为“赛博教育”(Cyber education),并将其置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大背景下,从社会学的角度,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同时,探索信息时代教育的新思路。
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后现代思潮相互融合的社会背景之中,虚拟社会的存在正在向实体社会发起挑战,同样,赛博教育也在向传统教育提出挑战。
实体社会中的传统教育是社会不平等再生产的重要机制,它以制度化为特征,在建构完人教育、永恒进步、教育机会均等神话的努力中,推动了文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却也将人自身再生产的教育活动推向断裂的边缘。只是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这种种神话及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如同美丽的外衣,遮掩了它自身设置的陷阱和存在的危机。在冠冕堂皇的科学话语的掩饰下,普通民众无法意识到传统教育在将自己“锻造”为合格的社会行动者的同时,也带来了自我心灵的异化、精神家园的失落。他们甚至与统治者一起参与了对自己的统治!传统教育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这种“共谋”现象,导致传统教育和传统教育学虽然伤痕累累、危机重重,但却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以快速、浓缩、复杂、不稳定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依托于网络唤起人们对多元、多变、民主、平等的追求。比特(Bit)所打造出的网络新世界,建构出了一种摆脱实体社会既有体制的新“社会”——虚拟社会,滋生出了一种超越传统教育的新教育——赛博教育。正是由于网络可以越过实体社会的种种阻碍,在网络这个独一无二的大平台上,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理论被无情地解构,传统教育中种种不为人所知的压制人的方面一下子暴露出来;网民们对其或摧毁、或瓦解、或颠覆、或放逐……在网络精神的鼓舞下,网民们依着自己的理想,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空间开始重建教育、重写教育学!他们重塑自我,重构关系,重组话语,重置权力……谱写了一曲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篇章。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教育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意义。赛博教育也有它自身的缺点,比如缺少人性化,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如果说传统教育已成为网络时代虚拟社会中一条束缚人类进一步发展的绳索,那么赛博教育应是一张由绳结成的网,它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教育这根绳索,只能借助现代技术结绳为网。这就意味着,“赛博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点”,它若能良好健康地发展,则能发挥“网”更广阔、更开放、更自由的优势,铺开一片教育的新天地;若发展不当,则可能导致更大的束缚。
但愿网络带来的“教育出逃”是真正的逃出束缚,而不是从一根绳的束缚逃向一张网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