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招生平台|市场研究|资源中心远教厂商企业培训专家专栏行业媒体国际远教|BBS

点击:584  得票:161     

“老同学”之间的网上对话

作者:华建新  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  字数:3191(约)

                       “老同学”之间的网上对话
华建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
 
人生中总会碰上一些意想不到的趣事,我所遇到的趣事是由网络教育牵出来的。
在2002年春节过后的不久,按习惯,上班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接收电子邮件。发现其中有一封三十几年前读初中时一位老同学的来信。“杨守一”!我的眼前闪过三个字。打开尘封了几十年的记忆。我依稀地记得当初这位同班同学,与其他同学相比,个子并不高大,大大的眼睛,但长的很结实,穿着土布制作的衣服,十分简朴。由于他的家在杭州湾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上,离学校有二十几里路,每周放假往返都是沿着古海塘步行的。因为“文革”的原因,才读了不到一学年的书,学校“停课闹革命”,书读不成了。我也不清楚他们这些农村的同学什么时候回的家,而我们这些家在镇上的同学,还在学校里“闹了几年的革命”。在“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我也来到杭州湾畔离他家并不太远的生产队插队,成了“广阔天地炼红心”的“知青”,两年后即被招工,1977年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期间,我们并没有来往。在初中读书时,尽管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我记得他读书是很用功的,担任数学课代表,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次,听他说起,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学教师,他的愿望也想当一个老师。时间匆匆,三十多年后,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又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当年班上五十多个风华正茂同学,只有我们两个在教育岗位上。
他在邮件中除了问候语外,主要是询问他想读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事。我按照他所提供的电话号码,马上与他联系。了解到他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长期担任家乡村校的校长,读过中师,从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知道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一个儿子已大学毕业自主创业;一个女儿也是乡村教师。当我向他介绍电大开放教育的入学情况后,他二话没说,就决定了报名事宜,我真为他的好学精神而高兴,已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其志不减当年啊!
开学后,由于我当时兼任教育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担负着诸如《管理概论》、《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方便学生不必到市区电大来上面授课,我把上课的地点安排在离学生较集中的临山镇,历史上临山卫曾是明代戚继光抗过倭寇的地方。以后,我与杨守一直接见面的机会就多了。他听课特别认真,笔记做得很仔细,课间休息时常与我讨论问题。平时更多地通过QQ、E-MAIL、网上论坛与我讨论问题。有一次,他通过QQ与我聊天,话题不离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一连串地提出了当前教育中许多“热点”问题。按照通常与学生网上聊天的习惯,与这位三十年多年前的“老同学”展开了网络对话。他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有的题目都很大,确实也不太好回答。我只好按照自己的认识和不成熟的想法,极其简单地回答了它的提问,诸如:
 
问:农村子女择校,家长都想把子女往教育条件好的城里送,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怎么办?
答:教育资源稀缺,谁不想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关键是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问: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没有好的办法?
答:大家说的多,进展不大,缺少实用的对策,目前还没有精囊妙计,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政策、措施的落实。
问:小学生喜欢上电子游戏厅,作为小学校长令人头疼?
答:动画诱惑力太大,也是法律的无奈。应该好好地研究儿童学习心理和行为特征问题,对现行的课程设计进行必要的改革,增强课程的可读性。
问: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具体措施?
答:总体上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总根子是在社会、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问题。解决问题,要“有的放矢”,前提是老师首先要有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方法。
问: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真难解决?
答:应该一视同一,具体做起来会牵涉到很多难题。
问:农村小学学生的安全问题,令人提心吊胆?
答:必须高度重视,是头等大事,经济发展了,各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跟上,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诸如“马路杀手”、“食品杀手”实在太多。
问:农村小学教师的跳槽太多,怎么能留住?
答:人往高处走,想走就走吧,谁也拦不住。当然,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关键是要解决教师任用的机制问题。
问: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最佳的吗?
答:大家都在探索。教学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当的。
问:怎样才能加快农村小学信息化的进程?
答:抓教学信息化不是唯一的,目前最缺的还是人文性精神的落实,信息通信方式总是工具,不能替代人文教育的情感化。
问:小学教学质量怎么评价?
答:看你怎么界定,尺子怎么量?各有各的标准,就看你怎么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问:农村小学的布局怎样才算合理?
答:一切方便学生,但也要考虑教育条件和可能性。
问:关于终身学习怎么开展?
答:还是从自己做起最有效。
问:学习型社会怎么建设?
答:农村的教育资源更需要投入与开发,关键是领导重视,提高全民的认识。
问: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总是紧缺?
答:教育投入的增长比例总是很难兑现,特别是农村小学,现在小学星期六上午还上课,是否有抓点收入的因素呢?
问:小学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如何?
答:这可是个大题目啊!我正在思考。
 
他显然是需要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我的回答是模糊的、随心所欲的,没有较强的理性成分和深度,我也觉得许多问题难以从理论的高度去回答。我还感到他的许多思想困惑是没有解决的,觉得他肚子里问题还一定很多。这难道是他个人的困惑吗?不是。也许是整个教育的困惑、社会的困惑。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光用教科书的理论是很难回答的,况且教科书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知识的贫乏,理论的无奈。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看来,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范围内的事,它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伴随。现实总是鲜活的,时时在提出新的课题,处处充满着对现行理论的挑战。反思我们开放教育的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包括运行机制。这一切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新问题,采取新的办法,才能使开放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态保持活力。就拿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来说,许多课程的理论大多是从管理学中移植过来的,真正能反映我国教育的现状和本质,回答现实教育问题的科学理论不多。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参观考察、学生讨论,特别是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等来实施。课程结业的方法最好用案例分析等开放式的问题进行考查,特别是要结合分析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校管理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校管理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张试卷定局。通过这次网络对话引起了我对远程开放教育多方面的思考……
2006年的春节来临时,杨守一又发来邮件,说他那个在小学教书的女儿也要读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本科了,已经报了名,我十分高兴。守一已经毕业了,他的女儿又成了开放教育本科的大学生。我当时已经担任汉语言本科的教学任务,现在他的女儿也成了我的学生。她长着大大的眼睛,并不修长,衣着也没有时尚感。在面授课或通过网络她提出的问题也特别多,作业做得特别认真。我想,这大概是一种传承吧。看来,新一轮关于汉语言本科教育问题的对话又要开始了。
 
 
【作者简介】华建新,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邮编:315400
地址:浙江省余姚市仓前路7
电话:0574627151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保证此作品没有在其他任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表过。我同意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无偿刊登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一旦其他媒体决定刊用,我将及时通知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转载以上文章请注明出处!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电子信箱:
评论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多媒体教学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论文情报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