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大一起成长
西安电大 韩喜春
日子就像流水,记得刚进电大时,正赶上电大十五周年校庆,一晃十几年了过去了。回顾做过的工作,感到新鲜而快乐。
专家原来是电大毕业生
几年前我在外国语学院进修,一次,二语习得老师告诉我们,下周的课我们在学术厅听新加坡的二语专家做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报告。那天下午,我和班上的几个同学早早来到报告厅占了有力地位,充满崇敬地等待这位语言学大师的到来。当张军博士从后门入场时,全场肃静行注目礼直到他和陪同的院长走到前方的演讲台。他看起来一脸白净,很年轻,还透着几分腼腆,不到四十岁的样子。院长的介绍很突出,连续使用了四个高度褒奖的形容词,和最近进行的学术研究。我们在台下的学生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当他自己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时,首先声明自己是电大毕业生,启蒙老师是我们原电大基础部的陈林老师。我的心一下子澎湃起来,我们的电大毕业生可以如此有国际声誉,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在台下,顿时有一种冲动,上前告诉他,我的启蒙老师也是陈林,并且我现在就供职于这个城市的电大。他的整场报告使用着娴熟的英文,流畅、动听,甚至悦耳。听完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中大家对这位电大毕业生由崇敬到佩服了(注:张军博士现供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去年底在燕山大学还作了《二语习的研究的新进展:研究日程的社会性转折》)。这次报告更坚定了我对电大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并继续尽我的一份微薄之力的信念。
为外籍专家做导游
记得那是刚进电大两年的样子,工作不是很多,我有时也自己在周围旅游。那时刚逛完兵马俑,校办的老师就通知我带领中央电大刘黛琳老师介绍来的外籍专家游兵马俑。我当时还不太愿意,因为自己刚从那里游玩回来,再去一趟,觉得挺累。校办的路主任看出我的心思,就特意安排了司机和当时学校唯一的一辆四轮车——桑塔那作全程陪同。这个外籍专家还带来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儿子年龄与我相仿,所以整个过程我们相处得比较愉快。每到一个景点,我先把这里的历史,风土人情告诉他们,再带他们去实地观看,再购物最后到车站送别。他们对整个过程的评价是正面的。可以用后来的两封信和电话反映出来。妻子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校办写了表扬信,后来据知还给中央电大的老师去了感谢电话。这些都是我在此之前没有料想到的。也算是我用自己的劳动对电大声誉的一点贡献吧。
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与希望
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从班主任开始的。学生来自城内与城郊的七区六县,他们在第一个学期相当低弥,总觉得考进电大,自己在同学、家长和老师面前低人一等。针对这样的情形,我和当时直属部主任任老师请来了几个我们电大的优秀毕业生,给大家做学习报告。结果同学们大受鼓舞,思想一下子从阴影中走出来。班级里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迟到、早退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之间团结、友善的一面慢慢培养起来。我虽然只带了他们一年,我有幸也出席了他们的毕业联欢晚会。他们也非常感谢当年的思想教育。我记得当年他们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当年毕业后很抢手,有的进了银行,如今已成为部门主管;有的分到证券公司,如今成为业绩卓著的经理。回想自己当年做得这点小事总是沾沾自喜。
辅导员像兄长
记得有一次夏天的期末考试,烈日炎炎,我在从一个考点到另一个考点的路上,感到浑身无力。当挣扎着到达时,已经不能正常组织口语考试了。辅导员老师一眼看出我中暑了,赶紧拿出药品,让我服下;又跑到外面买了一个大西瓜,在教室里杀开成牙,就放在我前面。我缓过来之后,就要马上进行考试,辅导员坚持让我吃了西瓜再开始。他的这番举动让我非常感动。我就把西瓜分给在场的每一个考生,他们有的和我年龄相仿,有的更小,欣然接受,整个考场以吃西瓜为前奏,辅导员还故意像家长那善意地嗔怪大家吃了给我的西瓜,其乐融融,我的中暑也在笑声中竟然好了。
回顾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心态也就平和了许多。愿意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外界展示我们电大工作和电大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