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林朝金
[摘要] 几年来,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探索。通过改革和创新,使这门课程从学习资源建设到具体的教学过程,都较好地体现了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科特色,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选择和应用多种媒体优化教学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 改革 创新 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等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为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几年来,我们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组,多次对该课程进行讨论与研究,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几年来,通过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构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为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者个人的咨询者;学习者和学习群体智力交流活动的指导者和协调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过程和学习模式,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开发知识来设计、选择和创造满足不同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注意分析和研究参加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学习者的特点,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学习者大多数是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上网学习和通过网络查询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小组学习和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注意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的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话、E-mail、BBS讨论等形式积极与学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创新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几年来,我们运用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及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多种媒体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首先对全省各地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条件和环境。针对他们的学习需要和不同的学习条件,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设计开发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媒体和资源。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先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录音、录像、IP课件、CAI课件和网上学习资源等多种学习媒体和资源。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努力开展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工作。在四川电大远程教学平台上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主页,其中有课程说明、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考试说明、教学辅导资料、课程电子教案、IP课件以及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补充资料。主页上的课程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答疑解惑和相互讨论交流的平台,通过积极开展网上教学辅导、网上讨论、网上答疑、E-mail信函等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教学活动,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传输和师生交互不足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网络环境,基本满足了学生的网络学习需要,受到了学生和基层电大教师的普遍欢迎。另外,针对四川省有些贫困的市(州)、县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有部分学生上网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我们精心设计制作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CAI课件,该课件具有良好的声像性和交互性,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避免了文字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用声音、动画、视频、虚拟实验等方式方法来呈现。该课件的另一特点是设计了课程的模拟试题库,让学生能随机生成不同的试卷,答卷后能立即评分并给出正确答案,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检测学习的效果和进行自我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CAI课件随文字教材一同发到学生手中,为边远地区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支持服务,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三、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探索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又适合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3个1/3 + 1”的新的教学模式。即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划分为3个基本模块:教师指导学生收听收看主讲教师的音像课和网络课为第1模块;辅导教师导学式集中实时辅导和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媒体实验和教学设计)为第2模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文字主教材、网络资源和CAI课件为第3模块。此外,为了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还需用不少于总学时数的时间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参加小组活动进行协作学习,通过网络、电话等渠道与老师、同学之间开展交互学习,上网查询、浏览、下载和整合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完成课程作业、强化技能训练。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如下:
1.指导学生收听收看主讲教师的音像课和网络课。组织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观看主讲教师的授课,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如有疑难问题,可提出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当看完一个单元内容时,教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和讲解。这个模块既发挥了主讲教师资源的作用,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又调动了辅导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对于个别因工作或家庭原因不能参加集中收看主讲教师授课的学生,我们将教学光盘借给他们回家学习,解决了其中的工学矛盾。
2.教师导学式集中实时辅导。导学式集中实时辅导课,我们主要讲课程的主线、课程内容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辅导课突出“教学互动”的原则,将原来上课基本以教师讲授、满堂灌的单一教学形式,改变为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与学生质疑教师解释相结合、应用问题教师分析与学生课堂练习相结合等多元教学形式。在辅导答疑过程中,将教育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疑点问题提出,让学生们经过思考、或阅读教材、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后回答或共同讨论,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既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在导学式集中实时辅导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书这些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一些复杂的、用语言和文字无法清楚表达的教学媒体通过图片、Flash动画、视频、实物等手段,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新的刺激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动机,强化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反映良好。认为多种媒体的整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表示在今后的中小学教学中,也要注意使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来优化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及时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多媒体系统、电声系统的认识和基本操作实验、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电子教案实践、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等,并将完成情况计入平时学习成绩。通过媒体实验和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等得到训练和培养。
4.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我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活动小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小组学习讨论活动。具体措施是结合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任务和讨论题目,各学习小组具体实施,上网查阅相关资源和开展讨论,最后各小组将学习和讨论情况在全班汇报,教师予以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小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启发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时间预习、复习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学习CAI课件上的内容,完成平时作业,自己上网搜索查找学习资源、阅读和下载有用的学习资料,在BBS课程讨论区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回答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学习问题,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等。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检查读书笔记、提问、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在平时成绩中加分,对于自主学习较差的学生予以批评责令其改正并在平时成绩中扣分。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将学校提供的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认真分析对比、优化整合和综合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四、创新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受到学生欢迎
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切实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除了创新教学模式外,我们还进行了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将一次性终结考核改变为过程性全面考核,将评价方法由过去的只重视学习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改变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由最初仅以期末一次闭卷考试确定该门课程成绩的方式,改为由平时学习与作业成绩、实验操作与教学设计成绩、期末开卷考试成绩等几部分成绩来合成该门课程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课程考核由一次性终结考核改变为过程性全面考核,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由一次性总结评价改变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学质量的控制由教学结果控制改变为教学全过程控制。通过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重视学习全过程,重视认真完成平时作业和操作实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认真努力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之,几年来,为了保证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实践,促进了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选择和应用多种媒体优化教学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的地方。比如,网上学习资源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还需要根据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和补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积极引导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