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网络学习看似很平常——读几本书,查阅网上资料、参加辅导、完成作业和答题、复习通过考试,按固定的模式履行一个学生的职责和规定完成的任务。其实不然,通过在北外网院两年多的学习,我深深感到它充满着艰辛,需要翻越一座座新知识的高山;还有无穷的乐趣,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更有丰收的喜悦,取得累累硕果。
一、网络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知识的海洋。 首先打开我们自己的网站--http://www.beiwaionline.com,她那众多的栏目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就让你目不暇接:"网院动态"、"助学服务"、"名师讲座"、"英语俱乐部"……每个栏目都让你受益非浅。进入学历教育平台,她的"学习园地""社区"和"在线课堂",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北外的大学堂。在"学习园地"里不仅能阅读到图文并茂的课件,还能在辅导课上领略曹文、王伟等老师的音容笑貌,倍感亲切,他们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更有生动、新颖的教学手法,把同学们的情绪和潜能都调动了起来,在同老师的交流、问答中形成互动。在强烈的视、听效果冲击下,使枯涩的文字变得鲜活,增强了记忆力,取得良好的效果。至此,网院的老师们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他们还想方设法把学生们带进更加广袤的空间。在顾曰国老师主编的系列教材中,不但重视教材内容的知识性,还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拓展的空间——提供了大量参考书目和相关的网站供学生们浏览。例如,我在学习"Angles Saxons and Jutes"一文后,对英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想更多了解英国的历史知识,按书中提供的英国史网站www.britannia.com/history/h12/htm/,进入不同的栏目,循着历史的轨迹,莅临不同的朝代,走近各时代的国王、贵族、首领,仿佛自己置于其中,和他们同悲伤,共欢乐……知识通过网络在扩展、延伸。
二、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我是一名中等专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过去十几年中,在教授英语课时,延用着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1)带读单词、讲生词;2)讲解语法、作练习;3)讲课文、译课文、做练习。自己对这种教法感到还不错,运用的也得心应手,这是从我那已年迈的老师那儿学来的,也算真传。一句话,自我感觉良好。但自从在网院学习了《英语教学法》(上)后,对自己震动很大,知道了自己平时采用的基本是"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在西方,当时为了培养能阅读理解古希腊语和拉丁文的资深学者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目的是能看懂古希腊,罗马先哲们的原著,而不是可能变味的译文。然而,这种仅重视语法和语言结构的教法,远不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为,语言的产生不是孤立的,它有情景和社会的大背景,并用来表达社会的和功能上的意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The Humanist Approach","An Eclectic Approach",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而成的"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这都是时代发展、交际目的不断变化的产物。CLT教法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我学习后,经过认真准备,大胆采用了这种教学法。根据教材的题材和内容不同,分别在班上组织了"information gap activity和role play activity。由老师主讲变学生为语言交流、信息传递的主体。再加上background knowledge的介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和学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完成,几节课下来后,同学们对我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激动和回味:"老师您最近变得更可爱了"。是啊!我也觉得同学们更可爱了,这都是新教学法带来的变化。就这样我不断把《英语教学法》中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反过来,课堂的实践又巩固和加深了对课本的内容的理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三、加入到集体中,是学习不尽的动力源泉 网络学习通常是一人一台电脑的单兵作战,虽然有环境安静、便于思考等优点,但面对繁多的学习内容,久而久之易产生烦躁、厌学的心理。怎么办呢?从哪儿获得学习的动力呢?答案就是加入到集体中,积极参加网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中心安排的辅导课;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活动。例如,上辅导课,自己常常第一个到场,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好,以便向老师请教。请教时,尽量同老师用英语交谈讨论,这样既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又锻炼了英语听力和口语,可谓一石二鸟。课间或辅导课后,我们许多同学会聚集到一起讨论学习进度和学习心得,互相促进,每次交谈都感到收益非浅。同学们都成了我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的对象。像年长的侯海峰同学的见缝插针学习法;又像年轻的辛文静同学的分段、集中学习法;还有成家了的娄宁同学的一、二、五无电视日,一家三口同时学习法(当然,学习内容各不相同,但三口人都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受他们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创造出了一早、一晚、一固定的学习法。一早就是每天早上6点10分起床,洗刷后6点半准时学习到7点半,在上班前先学习一小时。一晚就是5点半下班后,开始学习到6点半,如有应酬,饭局等尽量安排在6点半以后,保证下班后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固定就是周六为固定学习时间,雷打不动,尽量把杂七杂八的事情安排到周日去做。如周六一旦受到冲击,要设法在周日补回来,学习总时数不减少。这样做不仅总体学习时间有保障,而且还使学习有连续性,细水长流,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和同学们还善于用各种集体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当我们学习《高级休闲英语》Eating and Drinking一节时,我就做东请同学们一道聚餐,但有一个条件,必须用英语点饭菜,一时间什么Assorted Cold Dishes(什锦冷盘), Fish-Favored Pork(鱼香肉丝), Spicy Chicken with Peanuts(宫爆鸡丁)……,纷纷点了出来,摆出了一副要“宰”老刘一顿的架势。我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可心里生怕他们点出像清蒸鲍鱼(Steamed Abalone)之类的菜,那我就惨了。又如当我们学到花草树木一文时,我和同学们相约共游济南市植物园,一边漫步,一边用英语列数目所能及的植物,什么rose, chrysanthemum, pine, fir trees……不胜枚举。集体辅导,集体活动不仅学到了别人好的经验、方法,获得了学习动力,还增添了学习乐趣,收获颇丰。 谈到集体活动,2004年北外网院举办的top-student夏令营是我终生难忘的,作为北外网院的学生第一次踏进北外校园就已经让人激动不已了,更不用说亲眼见到过去在网上才能见到的曹文、彭景兰、王伟,Norman、Bruce,高春丽等可亲见敬的老师们,就是他们传授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成为我们的知己和朋友。这次活动仅仅两天,却安排得紧凑有序,内容丰富,有团体活动、名家讲座、英语晚会,还有辩论赛,每项活动都令人兴奋不已,同时又给人以启迪。
以辩论赛为例,我们全部同学共分为四组进行两场辩论,我们组同学踊跃参加,献计献策,有时还对某些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大家的发言常常是妙语连珠,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学们推举我为本组一辩,为了准备好发言稿,我破天荒放弃了午睡(多年养成的午睡习惯),反复推敲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最终,经过老师们认真评判,我们小组获得优胜,我也获得了最佳口才奖(Best Presentation)。当听到老师宣布我获奖时,虽然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激动地蹦了起来,如同返老还童。一言以蔽之,我愿呼吁:网院的同学们,请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吧!你将会感到网院的学习生活更精彩。 回想两年多网院学习历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知有过多少酸甜苦辣,但其中更多的是甜和丰收的喜悦。两年多来,我的专业课平均成绩89.1分,公共课平均93.2。还被网院评为优秀学员,后来又被评为杰出学员。我教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取得优良成绩,在去年的专升本考试中有60%的学生考入本科院校,在省直十余所同类学校中名列榜首。我深深懂得,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网院给我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是网院的老师们给了我知识和力量,帮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