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学校教育信息化力求将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学习与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学习工具。网络资源的共享展示出巨大的魅力,教学过程的互动产生着无穷乐趣。当我们满怀信心,高唱赞歌,激流勇进时,回望学校网络化学习的现实,将是触目惊心的另类收获。 最近我到过一些中小学和几所大学,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学生们差不多是相同的选择,他们忽略了网络环境中互动学习和交流的功能,而深深陷入了游戏、聊天、听歌和看电影的娱乐之中,我们无法简单地说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失败,也不可粗略地谈是德育工作的疏漏。 一、 理念确立势在必行 观察不少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相关的事例,面对学生网恋痴迷不返的现实,一些教育工作者(指那些对网络功能知之不多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今天的教育信息化提出了许多质疑,甚至将其与教育产业化相提并论,认为是政府行为的败笔,是学校增收费用的凭据。也有人说教育产业化虽折腾着许多贫困生家庭,有损人民教育的均衡性,但实实在在地带来了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对传统理念的冲击,甚至是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理念的背叛。“网络婚姻”严重地破坏着家庭的稳定,“网上游乐”常常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态度,许多人因此而好逸恶劳,进而游戏人生,危害社会和他人。 当我们揭开网络化学习环境那种神秘的面纱,清晰可见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共享资源的选择,二是个人思想的发布。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学习者“自我提高,成就体验”的平台。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学生的网络行为集中体现在选择与发布信息上的心理动机,这需要学校不仅要采取技术的防患措施,更要求加强人为的疏导和监管策略。这里所说的监管与疏导过程,就是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营造过程,也就是在培养技能中形成素养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形成网络化学习理念的过程。信息化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前所未有的,但应当要求学生能够“慎独”,学会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不能只是告诉学生“不要这样和只能那样”,更重要并且更有效的方法是──布置学习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任务,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采取网络查寻、图书阅览、讨论交流、互动协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给学生以感悟成功的体验。 二、 齐抓共管 教育信息化中远程教育工作在农村的大力推进,使许多农村学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计算机室,校园网,并接入了互联网。然而其使用情况却令人痛心。受义务教育“一费制”的影响,由于取消了上机费,导致农村乡镇学校上计算机课程的不到60%;许多学校的网络学习课几乎成了无力控制和监管的合法“网吧”,聊天和游戏成了网络课的主流,这样高中计算机课程会考合格率就不到60%;许多大学的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虽通过了,但能利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的学生却不到60%。这三个“不到60%”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国家和人民大力投入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在哪?出路何在?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配合,重视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资源的整合。我们在学校组建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的实施中,对我校教师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有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教师、文化学科的教师、信息技术的教师等。我校的教师中已经养成网上学习与交流习惯的几乎没有,而从未接触过网络的却达62.6%,能够上网的教师也不到三分之一。可见面对学校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已明显地滞后于学生。被调查教师普遍对建立网络学习环境持怀疑态度,担心学生浏览不良信息和沉溺虚拟时空,因而对学生的访问表现出抵触情绪,对学校学生用机上网有反对意见。我们收集教师对学校接入互联网的用途发表看法时,73.2%认为是上级要求的摆设,15.6%认为是方便教师了解收集信息,还有10%左右的教师认为是制造教学混乱的乱套行为。 三、人为监管师表在先 在信息环境大众化,信息技术随处可得的情况下,学校已无法回避信息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曾寄希望于家长的监督,减轻我们工作的负担;我们曾期盼于社会的治理,能消除我们心中的忧愁。然而,无情的现实再次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网络行为的疏导和监管,只有学校才具有主动权。这监督的实效将来自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协作参与,开放监管的民主环境。只有这样依靠全员民众的监督,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的打造才会卓有成效,否则,那种高悬着“未成年人不得进入”,“少儿不宜”的警示,将呈现出一道亮丽而神秘的风景线,对于那意志不坚的青少年而言,将诱发一种强烈的逆反,而力求去尝试那超凡脱俗的体验。因而我们认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疏导和监管责任,关键在于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于他们指导学生人生的师长情怀,对孩子尽责的人间真爱。 在目前的民主大环境之下,不论你是管理者或者是一线的教师,都是做培养人的工作的教育者。办公的自动化,教育的信息化是人们对信息社会的最直接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教育者,常忽略自己的师表形象,常常在网上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等。试想当我们的学生及家长,亲眼目睹这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思量。就青少年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校的网络化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监督和帮助。从这种意义上讲,将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变成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有力工具,应当是当今教育的神圣使命。 誰掌握了网络,谁就掌握了世界,谁掌握了教育,谁就把握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与网络的紧密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它应当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因而我们可以坚定的说,创造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关键在于政府协调、学校主动、社会和家庭参与的共同理念和行为。
【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