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带着无边的憧憬与无邪的纯真踏入这个梦寐以求的校园,转眼已是三年。大学生活把少女的懵懂锤炼成如今的干练,也使我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走向了成熟。其间,我不单有幸结识了一群不可多得的室友及同窗,更由于就读网络学院的特殊性,认识了一位好朋友,所谓"缘分天注定",亦是如此。 大一大二那两年,我们本校教学点是通过网络将课堂的讲课过程传输到位于全国异地的各个站点的,这种网络教学在全国也是刚起步,处于实践阶段。带着好奇与兴奋,我们本校生经常在猜想到底还有怎样的一群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着大学的课堂。偶尔能通过视频窗口看到他们的个别发言片段或课堂听讲,可惜是很抽象短暂的。小声的议论后只能不了了之。 一次结业课上,我上讲台找老师拷贝复习题目,由于没有带U盘,只好急中生智发送到电子邮箱。(网络教学在这方面就是方便!)周末回家打开邮箱收取复习题的时候,我意外地看到一封陌生地址的来信,打开一看,居然是位来自站点同学的邮件,通过她留的姓名可以判断出是个女生!纳闷她怎么会有我的邮箱地址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很快进行了回复。原来她是无意中在那天我从老师那发送复习题时通过网络同步视频传播看到了我的用户名,进而根据经验猜到了邮箱的后缀名。好一个细心而聪明的女孩!有了这层好感,很快我们就开始不间断地保持联系。 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有缘才和她来往的,认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同学兼朋友很是新鲜。深入了解后,发现她是个值得交心的朋友。虽然我们只是在网上联系,但是什么都可以倾诉与交流。她告诉我在站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都深刻地印在了脑海里,偶尔还会跟室友说说介绍一下。很多时候,她们的听课效果都不是特别好,尤其是网络传输中断的时候,课堂秩序就变得比较糟糕。由于没有老师在面前的讲台上直接授课,不少同学思想上比较放松,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总的来说比较散漫,有的公然在上课的时候喧哗,甚至擅自离开课堂…… 每次她"抱怨"过后,我都会尽量给予安慰。相形之下,我们幸福很多。虽然与本科生有差别,但我们已经享受到很好的待遇,教学条件与资源不比他们弱多少。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会想象她那边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和她们比起来,我会收起不少自卑,尽管只是网络学院的学生,可是却能享受同样的学习场所和氛围。自那以后,我的学习劲头强了,兴趣也浓了。课上我更加用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下也经常去自习巩固。因为那位远在站点的朋友也许会落下部分课堂笔记,那么我可以提供给她及时补上。或许微不足道,可每每想到自己能尽点绵薄之力,就会莫名的高兴,内心有种小小的成就感,我也是可以帮到她的!这比平时只是言语或文字上的安慰来得更真实,不会让我陷入一种虚构的幻想中。 我们互相激励,偶尔会交流学习经验。每当她羡慕我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她:来这边的日子已经一天天临近了,继续坚持就会如愿以偿。 时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溜走,我们敌不过它的匆匆。大三新学期一来,我就在无数张陌生的脸孔中努力搜寻一张熟悉的已视频过还留有印象深刻的脸。可是失败了,实在有点困难。不过现代无线通讯是便利快捷的,很快我们用手机取得了联系。接下来的情节就不需要我详述也可想而知了,我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同窗,坐在了同一个教师里听同一个老师讲课! 刚刚见面的时候我们有点生疏,可是默契不会因时间、地域的改变而消失。大家简短的沟通后就变得自在畅快了许多。从此在学校的自习室里、食堂里、操场上,可以经常看到我们的身影--相处得很是融洽。 感谢这样一种奇妙的缘分把我们牵引在了同一天空下,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我们都是被老天眷顾的孩子,我们拥有同样的信仰,它支持着我们继续走完网络学习的征程,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绚烂的未来! 【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