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区朝阳巷,陕西电大新城分校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东财网院的学习中心就设在这里。这一次,滕雅丽校长从东财网院的700多学员中请来了10多个学员。记者看到,其中大多数学员都是自己开车来的,因工作需要而进修学业是他们共同的求学目的。
“再活六十年,我还是学生”
61岁的王顺新,55岁退休后在西安思源学院任兼职教师,一周要给学生上20节课。思源学院是西安四大民办大学之一,在校生的规模有2
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万左右。王顺新是东财网院陕西电大新城分校奥鹏中心0509的学生,也是年龄最大的学员。
在滕校长组织的见面会上,他将自己上学一年多来根据课件整理的笔记带来,放在桌上有厚厚的一摞。而他当初上网络教育的时候,全家反对。王顺新是这样说服家人的: “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打麻将,就是想看点书学点东西,你们给不给吧?”拗不过老王,家里人还是同意了王顺新的求学要求。在家里,他和老伴是各得其乐,用王顺新的话说是“她有她的电视,我有我的电脑”。
王顺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网络教育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听,我让老师讲十遍,他就不敢讲九遍。” 他对网院课件听得特仔细,而且每次听课件,总是将笔记整理出来。课件讲一个小时,他连听带记需要三个小时。所做的笔记同时也增加了他带到自己课堂上讲义的分量。他说,在课堂上,我不能亏待了学生,做老师,必须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
通过看课件,王顺新对东财网院的授课老师了如指掌。他对徐雪梅老师的评价最高,说她仿佛最了解学生的心理,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说自己第一个想见的就是徐老师。对东财所有老师的讲课,王顺新都评价得头头是道,对教师讲课的方式方法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总是有对学习情有独钟的人,王顺新就是这样的人。他说: “再活六十年,我还是学生。”
“我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王旭初是陕西电大新城分校的老师,他从事营养学教学工作,平时给电大和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上课,还参与自学考试普通化学和营养学的命题工作。也是在教学工作中感到知识需要更新,然后就报考了东财网院。他说,刚开始报名,看重的是东财的名气,而等到真正上东财的网络教育后,才发现学习收获的确很大,经过不到一年的学习,学到的知识似乎比过去十几年都要多,网络教育所提供的课件和教学资源都是最优质的。
上网络教育对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微妙的。现在,王旭初的孩子上高二了,爸爸的学习精神自然而然带动了孩子。他说: “我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知识跟不上就要学
到了三四十岁还想学习的人,都是工作单位中的栋梁。侯亚凌是陕西华山建设有限公司下属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平时工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工作的流动性比较大。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他感到知识跟不上,于是在2004年9月参加了网络教育,成了东财工程管理专业0409的学员。侯亚凌感到读网络教育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工程管理方面受益匪浅。 侯亚凌说,东财所用的教材都是名师学者编写的,尤其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东财的网络教育帮助他通过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目前一级也已经通过了三门考试,还差一门了。侯亚凌说,现在有网络教育这么好的条件,他还要努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