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求解“西部悖论”
本刊记者王铁军/文
一
飞机到达四川盆地上空,山脊嶙峋,相互切割破碎,似大地无边的伤口。河流静静穿行,如明亮的血脉,反射着太阳的影子,耀目地闪烁、移转。染透的巨大绿色中,城市不过是偶然一见的斑痕。我知道,到达西部大门了,再往西,浓绿也将逐渐消失,大地将只剩下嶙峋的枯黄骨架,使人触目惊心。东部平坦而灰黄的印象尚在脑海—平坦的是地貌,灰黄则是城镇化后的少绿,衬得眼前的西半璧国土穷骨铮铮而又气势悲壮。突然便直观地理解了,人们为何背井离乡去“东漂”、“北漂”,甚至以“超越时空、低成本”为招牌的现代远程教育,为何也纷纷“孔雀东南飞”。
|
双足踏上古代巴国的核心领地,感觉瞬间便被蒸腾的热气淹没了。从高空看下来群山刀砍斧斫般的锐利脊线,此刻却是巨大的柔缓甚至浑圆,拖着厚重的绒绿一泄而下;山群的指缝间藏着小片小片的繁华。这里是重庆,西部最不像人们心目中贫困的“西部”的地方之一。我怀揣着一个“悖论”,将首先去拜访西南大学、重庆大学两家的网络教育学院,希望能得到解释。
他们很坦诚,承认自己的主要市场在东部。现在看来,网络远程高等教育之背离初衷,“嫌贫爱富”,事虽属实,亦实出无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最早曾经主攻西部,一年之后失望地撤退了。而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李海拉表示: “作为西部网院,首先我要活下来,要生存和壮大,然后才能更多地考虑为西部作贡献。”
二
采访完西南大学、重庆大学两家网络教育学院,出离了重庆的溽热,直奔雨城雅安。访过四川农业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后,我将转徙成都,前往四川大学。
汽车如小小的甲壳虫爬行在山间夹道上,车外雨雾迷离,有零星的房屋在山坡上若隐若现,前方即是古梁州。突然想到,我此行所要去的地方,都曾富庶一方: 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成都平原为古蜀国治所,“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雅安则属“青衣羌国”,乃是古代丝绸之地。其实不仅这几处,如今所称之“西部”,整体也曾与东部平起平坐过。... [详细内容] |

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地区,通常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对于这些地区,一般人的想象都是“荒、远、穷”。“荒”,即荒芜,许多地方未及开发,或者开发程度低。
“远”,主要指交通不便,虽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穷”,是指经济相对落后。从统计数字看,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但除了“荒、远、穷”,西部自有其后发优势: “大”、“宝”、“美”。
“大”,西部地域广大,虽然只占全国所有行政区域的三分之一,但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西部就占了540万平方公里。
“宝”,指西部资源丰富,蕴藏大量矿产、能源、林业、动植物种。
“美”,是指自然生态保存完好,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具有雄厚的旅游开发潜力。
教育在西部的发展,无法脱离这些基本的社会发展特点。
|